重拾写作后,我也学着别人那样,把文章发布到创作平台上,但偶尔在分享到朋友圈时,我会特意把家人屏蔽掉,尤其是我的母亲。
因为我知道,母亲一旦看见,必然又会大肆地宣传一番,而我又不想让她再次失望。
大一那年,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征文比赛,我的作品侥幸入围复赛,复赛除了评委打分之外,还要看文章的阅读量。那时微信才刚普及,微信群以及群发功能还没有上线,母亲知道后,几乎动员了所有的亲戚朋友,她甚至还跑到村子里,挨家挨户地加好友、发链接,只为给我的文章增加阅读量。
我劝过母亲,让她顺其自然,不必这么“兴师动众”。母亲却说:“你从小就很喜欢语文,你的作文经常被拿来当范文,当时只想着好找工作,让你去读理科,直到现在,我都很后悔,看到你又开始写东西了,我打心眼里高兴……我又帮不到你什么,就做点宣传吧!”听到母亲这样说,我也不再阻拦。但事实上,我之所以会选择理科,也是因为综合了各科成绩。不曾想母亲的内心还藏着深深的自责和懊悔。阳光是灿烂的,但比不上母亲对我的爱。
最终,我还是与奖项失之交臂,但和没能得奖的失望比起来,我更多的是愧疚,觉得对不起母亲沉甸甸的爱。从此,我便默默积累,即使写了文章也不敢让母亲知道。
“在创作的前期,要敢于让所有人都看见,首先是你的家人,他们不仅是你最忠实的读者,还是最长久的陪伴者。”偶然间读到这段话,使我深受触动,是啊,母亲以我写作而高兴,我又怎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逃避呢?
之后,只要新写了文章,我就会转给母亲。母亲看完文章,总会第一时间分享到她的朋友圈。当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时,我很兴奋,迫不及待地告诉了母亲。母亲听到这个好消息后,非常开心和骄傲,逢人就说:“我女儿的文章上报纸啦!”
后面,我还开通了公众号,刚开始的时候,关注量寥寥无几,发文也没有了动力。一天,跟母亲视频时,我随口说了一句:“关注量好少,我都写不下去了。”没想到第二天就新增了100多个关注。“你妈整晚不睡觉,研究怎么群发消息,我又不会,最后打给了你哥才学会,她呀,现在又成了你的网络宣传员……”从和父亲的聊天中,我才知道是母亲把我的公众号名片群发给了她的微信好友。母亲总是这样,为了我无所不能,无所不会。
公众号后台是可以看阅读量和访问量,而母亲总是排在第一位。因此我打趣道:“妈,你是如何做到持续霸榜的?”“我一天没事儿了就点开看看,怕找不到还把每一篇都加入了收藏,看着那些字就仿佛我娃在我跟前一样。”简短的几句话,却让视频这边的我湿了眼眶。
成家之后,各种忙碌,对于母亲总是疏于陪伴,殊不知母亲不仅时时刻刻记挂着我,还默默地行走在我的文字里,感受着我的点滴成长和情绪变化。
《当幸福来敲门》里的主人公克里斯·加德纳曾说:“我要感激所有给我机会的人,但所有这些都不及妈妈给我的付出。”前路漫漫,但一路有爱的“宣传员”的陪伴与鼓励,我会更加努力靠近心中的太阳。
孙菁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