袂花江像一条玉带,环绕村庄,江水咚咚,常年奔流,她由东往西,一路奔跑,到了县城,三江汇合,扑向大海。
江面水平如镜,微风吹过,泛起层层波纹。江面上的鸟儿,一会儿在空中飞翔,一会儿划过水面,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,鸟儿叼起一条小鱼,兴高采烈飞到岸边,尽情享受它的美餐。
河堤栽着一排树木,这里是鸟儿的天堂,鸟儿飞累了,叽叽喳喳,呼朋引伴,回到树上歇息。
河堤两边是茫茫稻田,到了丰收季节,稻田一片金色,稻香弥漫整个江岸,村子里,也能闻到阵阵的稻香。
我家有几亩稻田就在岸边,稻田灌溉,十分方便。旱天,打开田头水渠,河水咚咚流入田里;雨天,打开水渠,积水咚咚流入河里。稻田旱涝无忧,年年都获大丰收。
童年,我和小伙伴每天都到江边玩耍。夏天,江是小伙伴的游乐场,我们在江里游泳、打水仗、捉鱼、摸虾,大伙们晒得黑黑的,像一条条泥鳅;江也是大人休憩娱乐的好去处,每天傍晚,他们也成群结队到江里洗澡、游泳,谈论农事、家事、天下事。
江面上长年停泊着几条疍家人的渔船,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他们都生活在水里,以船为家,捕鱼为生。捕了鱼,就拎到镇上卖,换点生活用品回来。他们的孩子,就在我村小学读书,有的还与我同班。还有一条船,是渡船,专门渡人过河,两岸的人要过江,喊一声,船工就立刻撑你过去。
我读五年级的时候,江上增添了一艘轮船(我们称装了马达的船叫轮船),轮船每天走两趟县城,逢2、5、8日,是县城墟日,村里人赶集,就坐轮船。一个周末,小伙伴相约去县城看电影,我求爸爸给我两块钱。那是我第一次到县城看电影,坐在船上,我好奇地看着沿途的乡村、景色,感到无比兴奋。
父亲是代销店员,那时没有单车,父亲到县城进货,都是靠双脚走路,靠肩膀挑货,挑一担子生盐,将近二百斤,县城路程远,来回要走几个小时,父亲回到店里,已经累得全身好像散了架。有了轮船,父亲再去县城进货,就坐轮船。虽然当时的轮船,好像手扶拖拉机一样的速度,不过比起走路,父亲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。
不知哪年开始,端午节家乡举办龙舟赛,附近的村庄,每条村一支队,龙舟是自己村里准备,村里的年轻人,无论在哪儿工作,比赛前都回来,他们有的参加比赛,有的做啦啦队,有的回来看热闹。村里挑选桨手16人,候补8人,一个舵手,一个鼓手,一个标手。比赛当天,十里八村的人都来观看,江岸人山人海,加油声、锣鼓声、欢呼声不绝于耳。啦啦队手举红旗,沿着河岸,跟着龙舟,一边奔跑,一边呐喊助威。
这几年,振兴乡村,疍家人都上了岸,安了家,立了业。河流修建了桥梁,到对岸去,再也不用坐渡船。
沿着袂花江岸修建了省道、高速公路,村里去县城,再也不用坐轮船,到县城只需要十分钟。去年,家乡有了飞机场、高铁站,从村里去机场,只需半个小时,村里到高铁站,只用二十分钟,家乡人出入方便,交通便捷。
今年国庆节,儿子一家从广州回来,我开车去高铁站接他们,车行驶在河岸的柏油路上,孙子看到窗外的河流,兴奋大叫:爷爷,我看到家乡河流奔跑了!
时代的迅速发展,家乡的河流的确奔跑了,她像一列火车,日夜不停地奔跑在经济发展的轨道上。
作者:梁亚平